大数据技术专业简介
一、专业基本情况
大数据技术专业是结合国家数字经济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战略设置的新兴专业,前景广阔。开设于2022年,2023年正式开始招生,招收对象为普通高中生或同等学力毕业生,每年招收50人,学制3年。
本专业依托中兴产业学院,以“服务为宗旨,就业为导向”的职业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,推行“校企合作,工学结合”,培养面向人才紧缺的生产、建设、管理和服务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。在专业建设中,针对专业发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在保持大数据特色的基础上紧跟行业发展;教师团队通过完成科研项目、下企业实践锻炼、指导学生技能比赛、承担社会服务项目等方式,“产学研创”紧密结合,教师业务能力不断提升。教师近三年来承担《基于科研项目驱动化的创新型青年教师人才培育项目》《电子信息类专业“赛创、思创、专创、产教”四元融合多元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》《基于“互联网+”模式下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创新研究》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;教师年均下企业实践锻炼不小于45天;指导学生在国家级、省市厅级比赛中获奖20余次。
(一)主干课程
计算机信息技术、面向对象程序设计、Web前端开发框架技术、数据结构、计算机网络技术、Scala编程基础、Linux操作系统、Spark基础、数据仓库技术(Hive)、Flume数据采集技术、Flink数据预处理技术、Vscode数据可视化技术与应用、Docker大数据平台运营、Hadoop大数据平台部署与运维等。
(二)就业去向
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大数据系统搭建、测试、数据挖掘、数据采集、数据可视化以及大数据运维等技术领域工作。从事大数据平台运维、数据分析与挖掘、大数据应用开发、大数据技术服务与产品运营等工作。就业岗位包括大数据开发工程师、爬虫工程师、数据分析师、数据工程师、大数据架构师、机器学习工程师、大数据运营维护工程师、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。
(三)专业特色优势
大数据技术专业坚持以“立足专业、面向行业、服务企业、促进就业”为发展理念,采用“产教结合,学训合一,工学交替”人才培养模式。2020年6月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中兴产业学院,开启了招就和就业为一体的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之路,强化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,完成技术研发和协同创新等工作。通过产业学院建立了企业全程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,形成了校企人才共育、过程共管、成果共享、责任共担的多层次、紧密型的合作办学运行机制,产、学、研、创一体化,有力地保障了教学的顺利实施,实现校企无缝对接,提升学生就业质量。
二、实验实训条件
学院投入专项资金建设大数据技术专业实训室、网络综合实训室、物联网工程实训室、云计算与大数据、web前端实训室、林业物联网实训中心、计算机网络、组装与维修、软件开发等专业实训室近20多个,总占地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,各类设备270台套,实训工位462余个,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43余万元。依托实训基地资源,先后组织多次对外培训(张家川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政干部专题培训、张家川县2022年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班、张家川县2022年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训等),共计培训800人。并于2021年、2022年、2023年承办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相关赛项,集教学实训、工学交替、技术服务、社会培训、创新创业等为一体的校内综合生产性实训基地。
大数据技术专业持续深化产教融合,与中兴、天水华天、创维、华为、海尔、京东方、中国电信、海康威视、华润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,并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30多个,实现“优势互补、资源共享”,促进学校和实习基地单位共同发展。